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認識與“廣州經驗”
?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模式、業態和格局,這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進行的一場重大變革。盡管這些機構建立的交易平臺在“云+網+端”等基礎設施、信息、規則以及人員等方面參差不齊,但其功能和目標基本一致,初衷都是試圖增加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解決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營造公平競爭的交易環境。可是,20多年來,打擊圍標串標的喊聲不絕于耳,投標人的質疑和訴訟絡繹不絕,招標人的腐敗案例層出不窮,這就說明我們有的交易平臺背離了最初的頂層設計。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交易平臺的建設缺乏全國統一標準和規則、交易手段傳統與單一、行政監督部門過度干預等是主要因素。
“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這樣的特點與交易平臺所具有的功能極其吻合,也就是說,推動交易平臺進行升級轉型的最佳途徑就是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公共資源交易之中,這將會充分發揮交易平臺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但是,縱觀現在交易平臺現狀,還必須解決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招投標的全過程必須實行電子化。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出臺《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之后,很多地區和專業領域都在積極推動電子化招投標,但進展情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習慣的思維還沒有轉變,傳統紙質的招投標文件還占有很大的比重;二是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標準評標范本,使得電子招投標工作缺乏一定的基礎;三是沒有構建全過程的信息系統體系,只是在某個環節或形式上采用了電子化的輔助手段。
????(二)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互聯網+交易平臺”就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實現各個交易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其特點在于讓標準化的公共資源交易模式在各地區交易平臺能夠快速復制,從而保證全國上下公共資源交易行為不走樣、信息不失真、管理不失范。然而,現實情況是公共資源交易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的市場準入條件不盡相同,交易規則也不一樣,信用制度各自為政、互不承認。這樣就使得公共資源交易無法建立正常的行業秩序,使得不同地區平臺與平臺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造成了某些地區交易平臺的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三)必須打破區域邊界概念,實行資源共享。目前許多行政轄區和行業部門紛紛設置隸屬于自己管轄的專家庫和交易平臺,這就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交易平臺隸屬于行業部門,極易使部門通過平臺來實現自身利益;二是受行政轄區和行業管理的邊界限制和約束,導致市場壟斷或只有少數幾家企業的不完全競爭;三是招投標活動中存在資源“壁壘”,使得不同地區交易平臺的資源成為孤島。
????(四)必須實現線上與線下無縫銜接,控制交易風險。而傳統的公共資源模式是線下人與人的交互,各交易環節極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不能全方位地跟蹤項目交易的情況,交易風險難以控制。此外,傳統模式公共資源交易完成后,建設工程的現場質量和安全以及政府采購的合同履行和服務態度的信息數據也不能夠及時反饋,使得市場與現場不能良好地互聯。
“互聯網+”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實踐
廣州是國家級的中心城市,先行先試是廣州改革的特有本質,在交易平臺與“互聯網+”的融合中,我們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創設了具有廣州特點的“互聯網+”交易平臺。
????(一)建立了“云+網+端”的新的基礎設施。我們以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為契機,對原有的系統平臺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使“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建設工程和政府采購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數據使用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網絡承載能力也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目前,我們擁有近10萬的智能終端用戶。
????(二)自行研發了政府采購的全電子化流程系統。對集中采購目錄中的48項品目實行了標準模板的制定,采購人與集采機構之間進行實時的數據交互,供應商可以通過互聯網上傳投標文件,收標和開標均能夠在互聯網上完成,評標專家也能實行遠程抽取。目前,我們正在對政府采購實行“兩地多方”的遠程評標。我們還建立了政府采購的電子商城,每天推送2000多個品目信息,許多產品的價格比京東、蘇寧商城還要便宜。
????(三)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和信息化平臺建設。交易平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管理保證金、專家評審費等,具有廣州特色的見證服務,也全部實行了數字化。另外,我們的企業備案、市場準入等一系列工作均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只需要企業通過互聯網傳送相關資料,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自律和誠信。
????(四)正在按照“互聯網+”的思維來構建信用體系。我們在公共資源交易和信用數據建模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信用指數,用數據來評價市場主體規范程度,對于一些“任性”的失信行為,我們采取信用報告、網上公示、降低等級等一系列措施,使其失信成本增大。
????(五)在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實行了遠程異地評標。一是實現使身處不同地域的專家可同時進行網上評審;二是身處不同地域的見證人員能夠通過視頻音響實時見證異地評標的項目;三是監管人員可以在本地監管異地評標的項目。此舉有效規避了評標專家可能被行賄收買的廉潔風險。
??? 基于“互聯網+”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思考
????“互聯網+”的時代,數據不能是碎片化的,信息也不應成為孤島。因此,我們需要對現有的體制、運行模式、數據整合、信息共享進行檢討,要從不同的角度加強機構、人員、信息和場地的整合,對業務流程和監管模式做相應改變。
????(一)建立區域性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不具備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交易平臺進行整合或撤銷,以國家級區域大平臺的高度統一電子化交易平臺間文檔、數據、業務、流程等標準,實現信息端口的統一和信息庫的互聯互通。
????(二)加大信息數據資源的挖掘利用。充分利用國家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整合各交易主體信息資源,形成涵蓋面廣、動態更新的企業庫、專家庫、人員庫等。
????(三)大力創新公共資源交易方式。通過電子招投標、網上競價、政府采購網上商城、土地與礦業權網上掛牌交易等交易手段,建立行業的O2O(線上線下結合)交易模式。
????(四)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專業作用。一是通過互聯網終端將所有市場主體的交易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二是利用交易平臺的市場公信力,探索將林權、水權、特種經營權和藥械采購等交易納入公共資源統一交易范疇;三是利用交易平臺市場功能與金融平臺對接合作,為中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融資撮合服務,提高市場競爭活力和實現真正意義上資源的優化配置。
?
?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模式、業態和格局,這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進行的一場重大變革。盡管這些機構建立的交易平臺在“云+網+端”等基礎設施、信息、規則以及人員等方面參差不齊,但其功能和目標基本一致,初衷都是試圖增加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解決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營造公平競爭的交易環境。可是,20多年來,打擊圍標串標的喊聲不絕于耳,投標人的質疑和訴訟絡繹不絕,招標人的腐敗案例層出不窮,這就說明我們有的交易平臺背離了最初的頂層設計。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交易平臺的建設缺乏全國統一標準和規則、交易手段傳統與單一、行政監督部門過度干預等是主要因素。
“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這樣的特點與交易平臺所具有的功能極其吻合,也就是說,推動交易平臺進行升級轉型的最佳途徑就是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公共資源交易之中,這將會充分發揮交易平臺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但是,縱觀現在交易平臺現狀,還必須解決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招投標的全過程必須實行電子化。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出臺《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之后,很多地區和專業領域都在積極推動電子化招投標,但進展情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習慣的思維還沒有轉變,傳統紙質的招投標文件還占有很大的比重;二是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標準評標范本,使得電子招投標工作缺乏一定的基礎;三是沒有構建全過程的信息系統體系,只是在某個環節或形式上采用了電子化的輔助手段。
????(二)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互聯網+交易平臺”就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實現各個交易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其特點在于讓標準化的公共資源交易模式在各地區交易平臺能夠快速復制,從而保證全國上下公共資源交易行為不走樣、信息不失真、管理不失范。然而,現實情況是公共資源交易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的市場準入條件不盡相同,交易規則也不一樣,信用制度各自為政、互不承認。這樣就使得公共資源交易無法建立正常的行業秩序,使得不同地區平臺與平臺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造成了某些地區交易平臺的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三)必須打破區域邊界概念,實行資源共享。目前許多行政轄區和行業部門紛紛設置隸屬于自己管轄的專家庫和交易平臺,這就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交易平臺隸屬于行業部門,極易使部門通過平臺來實現自身利益;二是受行政轄區和行業管理的邊界限制和約束,導致市場壟斷或只有少數幾家企業的不完全競爭;三是招投標活動中存在資源“壁壘”,使得不同地區交易平臺的資源成為孤島。
????(四)必須實現線上與線下無縫銜接,控制交易風險。而傳統的公共資源模式是線下人與人的交互,各交易環節極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不能全方位地跟蹤項目交易的情況,交易風險難以控制。此外,傳統模式公共資源交易完成后,建設工程的現場質量和安全以及政府采購的合同履行和服務態度的信息數據也不能夠及時反饋,使得市場與現場不能良好地互聯。
“互聯網+”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實踐
廣州是國家級的中心城市,先行先試是廣州改革的特有本質,在交易平臺與“互聯網+”的融合中,我們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創設了具有廣州特點的“互聯網+”交易平臺。
????(一)建立了“云+網+端”的新的基礎設施。我們以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為契機,對原有的系統平臺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使“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建設工程和政府采購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數據使用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網絡承載能力也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目前,我們擁有近10萬的智能終端用戶。
????(二)自行研發了政府采購的全電子化流程系統。對集中采購目錄中的48項品目實行了標準模板的制定,采購人與集采機構之間進行實時的數據交互,供應商可以通過互聯網上傳投標文件,收標和開標均能夠在互聯網上完成,評標專家也能實行遠程抽取。目前,我們正在對政府采購實行“兩地多方”的遠程評標。我們還建立了政府采購的電子商城,每天推送2000多個品目信息,許多產品的價格比京東、蘇寧商城還要便宜。
????(三)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和信息化平臺建設。交易平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管理保證金、專家評審費等,具有廣州特色的見證服務,也全部實行了數字化。另外,我們的企業備案、市場準入等一系列工作均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只需要企業通過互聯網傳送相關資料,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自律和誠信。
????(四)正在按照“互聯網+”的思維來構建信用體系。我們在公共資源交易和信用數據建模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信用指數,用數據來評價市場主體規范程度,對于一些“任性”的失信行為,我們采取信用報告、網上公示、降低等級等一系列措施,使其失信成本增大。
????(五)在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實行了遠程異地評標。一是實現使身處不同地域的專家可同時進行網上評審;二是身處不同地域的見證人員能夠通過視頻音響實時見證異地評標的項目;三是監管人員可以在本地監管異地評標的項目。此舉有效規避了評標專家可能被行賄收買的廉潔風險。
??? 基于“互聯網+”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思考
????“互聯網+”的時代,數據不能是碎片化的,信息也不應成為孤島。因此,我們需要對現有的體制、運行模式、數據整合、信息共享進行檢討,要從不同的角度加強機構、人員、信息和場地的整合,對業務流程和監管模式做相應改變。
????(一)建立區域性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不具備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交易平臺進行整合或撤銷,以國家級區域大平臺的高度統一電子化交易平臺間文檔、數據、業務、流程等標準,實現信息端口的統一和信息庫的互聯互通。
????(二)加大信息數據資源的挖掘利用。充分利用國家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整合各交易主體信息資源,形成涵蓋面廣、動態更新的企業庫、專家庫、人員庫等。
????(三)大力創新公共資源交易方式。通過電子招投標、網上競價、政府采購網上商城、土地與礦業權網上掛牌交易等交易手段,建立行業的O2O(線上線下結合)交易模式。
????(四)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專業作用。一是通過互聯網終端將所有市場主體的交易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二是利用交易平臺的市場公信力,探索將林權、水權、特種經營權和藥械采購等交易納入公共資源統一交易范疇;三是利用交易平臺市場功能與金融平臺對接合作,為中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融資撮合服務,提高市場競爭活力和實現真正意義上資源的優化配置。
?